2014年碑林區現代教育技術成果評選活動方案 一、參評人員范圍 各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在職教師(含行政人員)。 二、參評項目設置 1. 課件(含移動終端課件) 2.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例(含移動終端課例)、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綜合課例、微課程 3. 各類教育教學專題片、教育新聞、校園電視欄目、校園微電影 4.專題學習網站 三、參評項目說明及要求 各類參評成果必須是2012年以來,基礎教育教學方面的成果。已在區以上相關部門組織的有關評獎中獲獎的,不再參加本次評選。如參加過評選,但在原有基礎上又取得新突破、新進展的,也可申報。 1.課件:是指基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根據教學設計,將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有效呈現的應用軟件,目的是輔助教與學,并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梢允轻槍δ承┲R點,也可以是一課時或一個教學單元內容,制作工具不限。單純的教學媒體資源以及教育教學工具類軟件不屬于課件范疇。 移動終端課件:利用移動終端的多媒體交互性,將圖、文、聲、像等多種表現方式有機結合,表達和傳遞教學內容,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進行教學設計。作品應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動教學設備上運行。 制作要求:視頻、聲音、動畫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過700MB。應易于安裝、運行和卸載;網頁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瀏覽器瀏覽。如需非常用軟件運行或播放,請同時提供該軟件。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例: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內容、方法與手段融合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學過程整體優化。包括課堂教學實況錄像、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三方面內容。 移動終端課例: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移動終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內容、方法與手段融合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促進教學過程整體優化。包括課堂教學實況錄像和教學設計兩方面內容。 制作要求:報送的課例應是根據教學設計所完成的課堂實錄,雙機位拍攝,主要教學環節應有字幕提示。課例視頻采用常用視頻文件格式,大小不超過700MB。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只需提供電子版,和課堂實錄刻在一張盤上。 每節課為一個標準課時。 3.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綜合課例:是指在每位學生均擁有一臺數字化終端設備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新型教學方式。參賽作品應是完整反映一節優秀課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資源包。 制作要求:應包括教學設計、課例錄像及其解釋說明、教學資源、學生作品(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和教學效果評價等。其中,課例錄像要求雙機位拍攝,主要教學環節應有字幕提示,采用常用視頻格式,大小不超過700MB;如果是時間較長的活動課程,則只需要幾個關鍵環節的視頻錄像剪輯。如課例中有論文、學科領域專家對教學實施的評價等也可一并報送。 4. 微課程: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實驗操作、教學環節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教學活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展示相對獨立的語音或視頻式的學習片斷,具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如錄屏、錄像和視頻短片等。 制作要求:視頻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音畫同步,能真實反映教學情境,充分展示教師良好教學風貌。視頻片頭應顯示標題、作者和單位,主要教學環節有字幕提示。采用.flv視頻格式,錄制時長為8—10分鐘,容量不超過10MB,并提供相應的作品文字介紹。 5. 各類教育教學專題片、教育新聞、校園電視欄目、校園微電影:是指由本校教師或學生拍攝制作的反映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校園生活的專題片、新聞、電視欄目及微電影。 制作要求:畫面清晰,運動平穩,構圖講究,聲畫同步,解說詞精煉、準確。采用常用視頻格式,節目播放時間不超過20分鐘。創作說明(只提供電子版)控制在500字以內,和專題片刻在一張盤上。 6. 專題學習網站:是指在互聯網絡環境下,圍繞某門課程與多門課程密切相關的某一項或多項學習專題進行較為廣泛深入研究的資源學習型網站。它通常包括以下四個基本組成部分:1.結構化知識展示。2.擴展性學習資源。3.網上協商討論空間。4.網上自我評價系統 設計策略:注重專題的提取,加強知識的有機融合;重視內容的整合與拓展,體現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實現超鏈接結構,啟發學生的聯系思維。 四、獎項設置 2014年全區現代教育技術成果評選活動分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組織獎若干名,由區教育局頒發獲獎證書和獎牌,給予表彰。 五、報送形式及要求 1.參評作品均以校為單位、采用光盤形式報送!罢n件”類參評項目作品集中刻盤,“課例”及“各類專題片”類參評項目作品均單獨刻盤。按學校、參評項目、作品名稱-作者逐級分建文件夾存放,光盤面標注“學校、參評項目”,課例的光盤面要標注“學校、參評項目、學科、作者”,統一使用軟質光盤袋,一式一份。 2. 每件參評作品均需提交《參評作品申報推薦表》(見附表一)電子版,電子版和參評作品刻錄在一個目錄下。參評學校提交《參評作品匯總表》(見附表二)電子版和文字版(一式一份,加蓋公章,作者簽名)。 3.所有上報材料用封面寫有學校名稱、參賽類別的檔案袋封裝。 4.如需非常用軟件運行或播放,請同時提供該軟件。作品應易于安裝、運行和卸載;網絡版作品要求用通用Web瀏覽器瀏覽。 5.上報的光盤不得有病毒,一經發現即取消參賽資格。 6.參評作者必須是參評作品的合法擁有者,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嚴禁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研究成果,一經發現,即取消參賽或獲獎資格。 7.各校園要認真開展校本“教育技術成果評選”等信息技術應用活動,以活動促應用,以應用提升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促進全區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整體水平提高。在此基礎上,以學校為單位推薦優秀作品報送區電教中心參加全區評比,每校上報作品數量不超過15件。 8.本次活動不收取評審費用。 六、報送時間及地點 報送時間:2014年3月26-27日兩天 報送地點:區教育局四樓電教中心405室 聯系人:陳雁 電話:87516946
附表: 1、2014年碑林區現代教育技術成果評選活動參評作品申報推薦表 2、2014年碑林區現代教育技術成果評選活動學校參評作品匯總表 |